【拼音】wèn jūn sī mǎ
【解释】问:询问、问候。君:封建时代指帝王。司:(四)臣也。马:十二生肖第七位(代表五月)。全句指:卓问君和司马相如。
【出处】 《司马相如诔》原载明人梅鼎祚《历代文纪》,然而出处不详;《西京杂记》虽说“文君为诔,传于世'”
【例句】
【近义】
【反义】
【故事】卓问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《凤求凰》
司马相如和卓文君,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,风流倜傥,既有很好的文学素养,又精通音律。一个是新寡闲居的红粉佳人。一天司马去参加卓王孙这个大富豪的宴会。从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《凤求凰》:“凤兮凤兮归故乡,游遨四海求其凰,有一艳女在此堂,室迩人遐毒我肠,何由交接为鸳鸯。“开始。曲中直率、大胆、热烈的措辞,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,之后俩人一见倾心,常诗来词往相唱和,不久双双约定私奔。当夜,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,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,从而开始演驿生命中最美丽的故事。
贵为富家千金的卓文君,不愧是一个有骨气奇女子,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,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,她毫不犹豫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舫,自己当垆卖酒,文君坐柜台打酒,相如穿上围裙,端酒送菜,洗碗刷碟子。日子虽然清苦,但两口子相敬如宾,过得和和气气。正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沈浸在甜蜜的新婚日
子里,卓王孙却暴跳如雷,发誓不给文君钱财,但这并不影响她俩的爱情。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“淫奔”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。
爱情路上不平坦,婚后司马相如曾一度迷上了某才女,卓文君作的《白头吟》,以这样的句子“闻君有两意,故来相决绝。愿得一心人,白头不相离。”终使相如回心转意。
又据传说司马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,由於自己觉得身份不同往日,曾生休妻之念。一天,他派人送给卓文君一封信,信上写著(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)十三个大字,并要卓文君立刻回信。卓文君看了信,知道丈夫有意为难自己,十分伤心。想著自己如此深爱对方,对方竟然忘了昔日月夜琴挑的
美丽往事,就提笔写道:
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,
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,
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,
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,
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,
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,
八月中秋月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,
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,
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,
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,
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,
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。
司马相如收信心惊叹不已,夫人的才思敏捷和对自己的一往情深,都使他心弦受到很大的震撼,於是很
快地打消了休妻的念头。
《凤求凰》———司马相如
有一美人兮,见之不忘。
一日不见兮,思之如狂。
凤飞翱翔兮,四海求凰。
无奈佳人兮,不在东墙。
将琴代语兮,聊写衷肠。
何日见许兮,慰我彷徨。
愿言配德兮,携手相将。
不得於飞兮,使我沦亡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成语】晦迹韬光
【拼音】huì jì tāo guāng
【解释】晦:昏暗不明、倒霉也。迹:踪迹。韬:隐藏、隐蔽。光:才华,辉望。全句比喻: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,不使外露。形容深藏不露的高人。
【出处】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粤若高祖文皇帝,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,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。”
【例句】“竹冠草鞋粗布衣,晦迹韬光计。” 元·王仲元《江儿水·叹世》。
【近义】敛锷韬光 韬曜含光 韬形灭影 韬光养晦
【反义】引人注目 白日衣绣 张扬炫耀 大肆张扬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成语】一衣带水
【拼音】yī yī dài shuǐ
【解释】一衣:一件衣服。带:腰带、连也。水:小溪、湖海、江河。全句比喻: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。关系密切,血脉相连。(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,后泛指江、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们的交通与交往。)
【出处】《南史·陈纪下》:“隋文帝谓仆射高熲曰:‘我为百姓父母,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
之乎?’”
【例句】“ 美 受诏,提骁果数万人,期于必胜,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?”《宋史·潘美传》。
【近义】一水之隔、近在咫尺、近在眉睫。
【反义】天各一方、天涯海角、万水千山。
【千秋整编】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【成语】口若悬河
【拼音】kǒu ruò xuán hé
【解释】口若悬河:指:讲话就象倒悬起来的河流一样倾泻而出,滔滔不绝。形容:能说会道、口齿伶俐的人。
【出处】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,又是本朝确切贼,不由得不信。”
【例句】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。
【近义】妙语连珠、滔滔不绝、夸夸其谈
【反义】沉默寡言、噤若寒蝉、闭口无言。
【故事】晋朝时,有位学问家,叫郭象,字子玄。他在年轻的时,已经是一个很有学文的人。他对日常生活中所接触事物现象,都会留心观察,然后冷静思考,非要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不可。因此,他的知识十分渊博,对事情常能有独到的见解。之后,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,对二子的学说也能深刻的理解。后来他得到了朝庭的重用做,了黄门待郎。由于他的知识丰富风多识广,无论什么事情都能分析头头是道,再加上他的口才十分了得,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,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,都觉得津津有味。
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,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,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:“听郭象说话,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,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,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。”郭象的辩才,由此可知。后人就用“口若悬河”来形容人善于说话,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、滔滔不绝,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。
2012年82期解释过,编号:(03寅)
【千秋整编】
评论